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各国资本市场进入剧烈波动的震荡模式。随着中国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新基建正式将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创新创业的热点赛道推到了政策前沿。
目前中国加大金融开放力度,国外金融机构纷纷调整在华配置,科创板迎来“倍速快进”模式,而中美之间经济脱钩的声量日益加剧,国内外IPO环境、政策都发生了诸多变化。IPO之前的准备、IPO过程中的路演定价、IPO之后的市值管理等等知识点是创业者们临门一脚必须补齐的认知短板。
为此,源码资本「码脑」特邀资深CFO余滨同码会创业者进行了线上闭门交流。结合三家公司IPO经历,余滨为码会创业者梳理了IPO过程中的各项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有着极强的实操性。
1. 选择优质的团队
IPO过程会涉及到很多第三方团队:包括券商(根据融资规模可能不只一家券商),中方律师、美国律师,审计师、D&O的保险公司、存托凭证公司、投资者关系团队、制作招股说明书的印刷商、投行销售团队Sales force、投行分析师等。在组合团队时,要研究各方操作过的历史项目,并且要关注其经手项目的后期表现。很多团队会罗列成功的IPO项目,这时还要关注这些IPO项目的后续表现。往往很多公司会忽略掉这一点。
另外在挑选团队时,应该重视团队本身的组成,而不是仅仅考虑其背后的品牌和名气。最重要是团队同公司的价值观和做事风格的契合度。一个好的团队会令整个IPO过程非常的顺利,反之可能会影响公司IPO的进度。
2. 严格地执行时间表
从项目的kickoff、选择团队到SEC的聆讯、路演、IPO敲钟,严格遵守时间表非常重要。一方面要严格地遵守时间表,另一方面也要面对现实。建议制定在不同情况下的多个时间表,预见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和情况。
3. 做好财务预测对估值有直接影响
估值是建立在未来三到五年的财务和业务的预测基础之上。如果企业当期没有利润,估值通常会采用PS模型。有利润的企业市场往往期望采用PE模型。最近几年投资人愈来愈谨慎,所以更多的使用混合的模型,即采用PS加未来预测盈利后PE模型的混合估值模型。
财务预测和估值实际则反映了公司的业务发展方向和情况,所以这一步梳理工作对企业和创始人而言非常重要。而且,做好财务和业务预测,对公司IPO之后的市值也会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做三到五年预测的时候,一定要和CEO、COO反复讨论,而不是财务部自己闭门造车。
完成预测模型之后,需要和券商及分析师反复充分沟通,帮助他们理解公司的业务,分析师会在公司预测模型的基础上独立的制定公司估值。这个阶段,公司和投行及分析师就估值高低会有博弈过程。无论估值采取何种模型,分析师给出的估值是高是低,做好基础的财务预测,对公司的估值和业务有直接的影响。
4. 路演需要反复练习
路演分为两部分:试水路演和正式路演。试水路演更多地是摸底资本市场,它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看哪些投资人对企业比较感兴趣,另一方面则是验证企业故事、业务和模式的过程,能了解投资人的想法和反馈。试水路演时投资人有价值的问题都值得公司管理层回来后进行讨论。
投资人常常讲一句话“最好的路演遵循Elevator pitch电梯法则,即如果和投资人乘一部电梯,在电梯从一层到十层的时间内,能把故事讲明白就是真的厉害”。从某个方面说明,投资人对CEO的期望是能既全面又简练。
很多人会把精力花在PPT上。实际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演讲和练习上。很多创始人忽略了这一点。怎样把PPT里的内容以最简单、最直接方式讲给对方听,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需要反复练习。
5. 找寻最佳的投资机构组合
最佳组合需要结合公司自身的阶段和规模,在股价的稳定性和流动性之间寻求平衡点。对于中小公司建议以长线为主,搭配Hedge fund和小部分散户。因为中小公司在IPO初期得到的关注相对有限,基本需要三、四个季度的稳定表现才会有更多投资人关注。如果是规模比较大的公司,则可以考虑50:50的投资组合,它可以保证一定的流动性,使股价和估值及时反映业务的发展。此外,如果现有的投资人在IPO时候认购股票,一般有180天的锁定期。选择要不要现有投资人认购,也是对流动性的一个考虑。
最后分配和确定投资组合的时候,投行之间的竞争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决定。投行都希望给自己的投资人争取到更多的投资机会,所以作为公司方一定要有自己的定位。通常来讲,最后定价时间比较短,大概是最后一天的下午分配和定价。这个时候投行之间都会显得比较强势,有些CEO会被这种情况影响。
最近几年,美国资本市场投资人也在发生变化。首先是中国背景的投资经理和投资机构明显增加了。这个趋势对中概股获得更多美国资本市场的认可是有一定积极正面作用的。另外,投资人对企业社会责任背景也有一定的偏好。与之前只关注公司业务模式相比,像索罗斯基金这类规模比较大的基金,在同等条件下,更希望投资对社会有一定责任和贡献的公司,比如说教育、医疗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