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日益成为生活品质的重要衡量指标,为了缓解公立医院资源紧张的情况,民营医院的发展得到了大力支持。
近期,从事综合医疗及康养服务的民营医院祈福医疗在港交所提交招股书谋求上市。招股书的公示帮助市场对公司整体的经营有了初步了解,但也引起市场对于公司部分现存隐患的担忧。
业绩迎来复苏 运营情况仍未完全恢复
祈福医疗主要经营广东祈福医院及若干配套康养设施,包括一间月子中心、一间护老服务中心、一间口腔门诊部及五间零售药房。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83亿元、8.65亿元、12.06亿元。在2020年营收降低20.16%后,公司营收在2021年快速恢复,实现了39.5%的增长。此外,公司在2021年实现了1.31亿的净利润,取得了149.3%的增长,同样扭转了下滑趋势。
从营收和净利润的纯业绩来看,祈福医疗已经超过了疫情之前2019年的表现,但从公司整体的运营指标来看,恢复情况仍不理想。
从招股书可以了解到,2019-2021年期间,祈福医院的就诊人次分别为40091人次、23258人次、29139人次,住院日数分别为318804天、201664天、243860天。总人次和住院日数仍较2019年有着较大的差距。
从运营床位来看,2019-2021年期间,公司的营运床位均为1352张,并无增长,但是公司营运床位的使用率却分别为80.4%、50.8%、61.5%。
在疫情影响下,公司的业绩情况与平均价格有着一定联系。2019年-2021年期间,公司平均每次出诊支出分别为15560元、19208元、17992元,平均每次住院支出分别为378元、517元、425元。在疫情影响越严重的年份,公司的平均价格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量”的减少。
在公司业绩有所好转的情况下,祈福医疗的负债压力有所减缓,但仍然背负高额负债率。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公司的整体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27.4%、324.6%、183%,虽然呈现出了下降趋势,但是仍处于较高水平。此外,公司报告期内的流动比率仅分别为0.9、1.1、0.8。较低的流动比率意味着公司的偿债压力较为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祈福医疗除了同银行借款外,还分别向控股股东及其各自的紧密联系人借入7.79亿。倘若公司此次谋求上市成功,对于缓解负债压力,平稳现金流将有着重要作用。
人才持续外流 3宗重大医疗纠纷待了结
在公司高额负债之外,作为医院立足之本的重要医生正在流失。从公司招股书来看,2019年公司主任医师42人,副主任医师113人,到了2021年,公司主任医师仅剩31人,离职10人,离职率23.81%,公司副主任医师剩余98人,减少15名,离职率13.27%。
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能为一家医院的医疗质量提供保证,然而随着这部分医院“中坚力量”的流失,也公司后续保持医疗质量带来了压力。
医疗纠纷是医院长期避免不了的话题,对于祈福医疗而言,公司目前共有7宗重大医疗纠纷。招股书显示,祈福医院目前已了结的重大医疗纠纷共有4件,支付的赔偿共149.1万元,但仍有3宗重大医疗纠纷待了结。
祈福医疗的三宗纠纷背景分别为因延误诊断交通意外引致腿伤、因呼吸衰竭导致患者死亡、因急性心功能障碍症导致患者死亡,预计累计最高承担160.3万元赔偿金。
值得一提的是,祈福医疗的7宗重大医疗纠纷,1宗发生在2019年,其余6宗均发生在2020-2021年。
公司重大医疗纠纷多数发生于公司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开始流失的2020年-2021年。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医生质量对于医院的重要性。
新业务毛利率较高 增收或陷入困境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以及消费者对于医疗服务的日益关注,医疗保健市场得到快速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的医疗开支总额由2016年的4.6万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 7.2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9%。
为了应对时代发展,祈福医疗开始布局康养业务,并建设了月子中心、护老服务中心。
招股书显示,公司月子中心只为产后母亲及新生婴儿提供上门服务,无法提供居住服务;同样,祈福医疗提供的养老服务,也不包含居住,只能提供上门服务。
仅提供上门服务的“轻资本”模式帮助公司节省了成本,获得了高毛利率。
招股书显示,2021年,公司医院业务中,门诊医院服务、住院医院服务、医院运营和相关的配套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38.7%、23.0%、25.7%。而在康养及药品业务中,产后医疗保健服务、护老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40.4%、43.6%,均高于传统的医院服务。
然而在创收方面,祈福医疗的新业务却陷入了困境。2019-2021年期间,康养服务贡献的营收分别约为2240万元、2490万元、3690万元。康养服务虽然出现了一定的营收增长,但是在2021年占总营收的比重也仅为3.1%,后续能为营收提供多大助力仍没有很好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