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被业内视为大众酱酒元年。
首先是茅台、习酒等头部酱酒先后落子布局,实现品牌引领;其次是在全国社会经济弱复苏情况下,消费降级不可避免,为大众酱酒提供了市场基础;最后是白酒产业进入调整期,原本主攻中高端价格带的酱酒面临库存消化、价格倒挂的困境,主动下探。
(资料图片)
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茅台镇中小型酱酒企业在内的众多酒企也在今年推出大众酱酒系列产品,并借助春季糖酒会的舞台向市场推广。业内争论一时的大众酱酒,到底是“陷阱”还是“香饽饽”?
大众酱酒重现“野蛮生长”?
今年以来,大众酱酒新品发布动作不断,除了茅台台源、圆习酒重磅关注外,郎酒恢复郎牌郎并推出299元产品,贵州贵酒也趁势发布198元贵州贵酒老字号(红)、268元贵州贵酒老字号(金)两款产品。
酱酒二三线企业也紧随其后,抓紧布局大众酱香。
夜郎古酒推出夜郎酱8年、5年,分别聚焦250-300元、150-200元价位段,贵州夜郎古酒庄有限公司总裁王强甚至透露:“我们还会推出针对大众消费人群的高性价比产品,定位于80-100元价位。”
贵州国威酒业也积极打造大众酱香领导品牌,推出贵州迎宾酒树藏6、树藏10、树藏15三款新品,强调产品性价比,主张让消费者用比较实惠的价格喝上高品质的好酱酒。
酒仙集团也瞄准200-300元大众酱香市场,推出定价239元的容大酱酒·土豪金,定位口粮酱酒。酒仙集团董事长郝鸿峰在发布会上表示:“公司做了大量的前置投入,从一流的产品研发团队,到一流的包装设计团队,再到一流的品牌服务团队,我们就是要打造极致的产品。”
贵州岩博酒业也在今年4月上新发布升级版的人民小酒·经典,定价129元,力争做“大众口粮酒”。对此,岩博酒业董事长余留芬表示:“把经典系列产品培养成为酱酒市场百元价位的领军产品,作为下一步发展目标。”
升级版人民小酒·经典上市以后,在北京、山东、河南、福建、海南、贵州采取品鉴会推广模式,共计举办500场。“目前经销商积极性都非常高,(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0%。”贵州岩博酒业市场部相关负责人透露。
“虽然今年客户端购买欲不是很高,但是我们今年5月份创下单月销售额400多万元的新高。”贵州黔醉酒业一市场人员表示,随着今年大众酱酒氛围起来了,他们也在黔醉酒庄系列中增加新品,主抓中低端市场。
“现在也是尝试着做,主要以团购渠道为主,目前市场还处在培育阶段。”中鉴酒业品牌负责人陈美表示。今年4月,中鉴酒业推出3款慢酿系列产品,价格分别为129元、169元、239元,试图通过符合年轻消费群体的光瓶包装设计,让消费者品味更真实的酒体。
综合发现,在头部酱酒品牌的引领下,多数贵州酱酒企业一拥而上,纷纷推出各自大众酱酒核心产品,仿佛再现2018-2019年酱酒野蛮生长的光景,抓住100-300元价格带这根“最后的稻草”。
大众酱酒普及还有待时日
此前,业内关于大众酱酒的争论此起彼伏,有专家甚至提出“伪命题”的观点,认为在业内行情回落的情况下并不看好酱酒企业布局大众酱香,此举并非最优选择;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大众酱香可以布局,关键还是要把控品质。
存在即合理。
对照发展相对成熟的浓香品类,其已辉煌繁荣20余年,步入相对稳定的平稳发展阶段。在全国白酒671.2万吨的年产量中,浓香产量约占400万吨,占比达到59.59%;核心价格带主要为300-1000元,占牢中端、次高端和高端市场。浓香品类在300元内价格带同样有优异的表现,特别是百元内光瓶酒成为国民口粮酒的“塔基”,也完成了全价格带的覆盖。
按照白酒产业的发展规律,酱酒品类同样也会重复浓香曾经走过的路程,实现对100-300元大众酱酒价格带的占领,只是时间问题。
“浓香消费人群大约有5亿的渗透率,清香大约在2.2-2.5亿人,而酱酒普及人口不超过5000万。”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执行会长铁犁谈到。他认为,从普及速度计算,短期内酱酒供不应求,特别是坤沙酱酒稀缺,然而大众酱酒普及仍需要时间。
无论是群众基础广泛的清香,还是全国覆盖面最广的浓香,任何一个香型要发展成为大众香型,就需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大众普及性,走“群众路线”,酱香亦不例外。只不过与浓香、清香不同的是,酱香基于产能稀缺、核心产区稀缺、成品酒时间周期长等特性,并在茅台超级品牌拉动下,逐步完成价格带“从高到低”的传递。
根据尚善数据统计,1000元以上的酱酒在整个酱酒销售中的占比达75%,而1000元以下的酱酒只占了25%。其中,在千元内的这25%市场销售占比中,500-1000元的占比达到了90%,也就意味着酱酒充分具备高端属性,但缺乏中低端补充。因此,大众酱香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不做大众,酱酒就没有未来?
此前,中信证券研究部发文指出,虽然300元以下的大众酱酒短期内优势不大,但从长期来看,当酱酒行业产能释放后,成品酒质量都会有明显提高,300元以下的大众酱酒开始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20年前,酱酒产能还在1万吨门槛徘徊,市场销售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时正值“浓香为王”的时代;10年前,酱酒销售数量占行业1%,销售额占行业15%。如今,酱酒以10.43%的产能占比,拿走白酒产业31.69%的销售和39.51%的利润,尽管目前处于行业调整期,仍保持向上增长的趋势,依然看好长远发展。
对此,铁犁认为:“从长远来看,我非常看好酱酒。如果企业现在不做中高端、次高端酱酒,就没有眼下市场;如果不做大众酱酒,酱酒就没有未来。”
实际上,酒企和渠道逐步入局大众酱香,恰恰说明酱酒产业正在进步,呈现理性回归。2018-2019年,彼时酱酒品类处于粗放型增长阶段,市场上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普遍,有窜沙酒、碎沙酒被当作坤沙酒销售并非个例。
如今,伴随着大众酱酒加速普及,主动打破消费市场的“信息屏障”,为居于空中的次高端、高端酱酒搭建地基,形成完整的品类价格体系,促使真正有品质、有品牌的酱酒产品回归合理的价值区间。
在大众酱酒普及过程中,酒企要实现降本增效,达到产品价格与价值的平衡,就需要加强对碎沙工艺的科普和正名。因为从用曲量、用粮量、存放时间、生产周期等成本因素考虑,碎沙酒更适合于大众酱酒的普及,但消费市场对酱酒的认识目前主要停留在坤沙酱酒层面,让“一分钱一分货”的信息对等,才更有利于大众酱酒市场的持续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