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行走的春节气氛组:绿皮火车里的烧鸡

2022-04-05 17:02:54

看完返乡政策,我自叹了口气,今年的春节多半是要在北京过了。刹那间,往年春节回家的场景在脑海里一一闪过,我想到了大学时代,往返乘坐长途绿皮火车的日子。

差不多是三十年前,我在北京读大学,而父母在南京工作;那几年的寒暑假,我都会坐火车回家团圆,舍不得买卧铺,就在硬座车厢“硬坐”;车厢环境很差,但处在其中的人却十分热闹,又打扑克又唠嗑,到了饭点儿还一块儿吃喝,这绝对算得上是“行走的春节气氛组”。

到了饭点儿,谁要是能从口袋里掏出一只烧鸡,那才显得格外有品味呢。烧鸡,易携带,味道又不赖,甭管是下酒,还是下饭,那都绝对是不二之选。所以,售货员们也盯准了这个需求,在铁路沿线的售卖策略上,烧鸡常年位居畅销名单的前列。

我对烧鸡的认知,也是来自绿皮车上。当列车缓缓地驶入黄淮原,推销烧鸡的就该登场了。他们操着比普通话更个点的方言,学着电视广告的模样,拿腔捏调地介绍起符离集烧鸡,而乘客们就争相购买、品尝起来。《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导演陈晓卿就是宿州人,他小时候吃着符离集烧鸡长大;早在1959年国庆大典上,符离集烧鸡就被列为国宴名菜之一。同时,因为家里有亲戚在宿州,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有这么一个烧鸡,每当父辈有人出门路过宿州也会带一只回来解解馋。

符离虽然只是一座镇,却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地方。因北有离山地产苻草而得名,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符离虽然历史悠久,但烧鸡声名远播还是得感谢上世纪末期的绿皮火车时代;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集,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西通中原,东汴河,南接蚌埠,北临徐州,是一处交通要道。当年的绿皮火车作为旅客出行主要大交通时,因其车速较慢,到了符离站就要停靠加水,许多途径此地旅客都会闻香消费,吃上一份符离集烧鸡,慢慢地好味道也就传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试想,在周围饥肠辘辘的人群中,半温的烧鸡从内向外,散发出的独特香味经久不散,周围淳朴的人们用眼神有意无意地盯着你,估计都在吞咽口水。你当然是熟手了,在周围一圈人的注视中,拆开牛皮纸,拿出散发香味的油光发亮的烧鸡,手拿鸡腿抖一抖,将一只鸡大腿塞入嘴中,最后连骨头都嚼碎了吃完,你会感觉两个字“解馋!”

如今,迈入高铁时代,符离集烧鸡也登上了京沪高铁,随着电商飞入千家万户,如果想要品尝,可以从天猫、淘宝,搜索:徽香源、刘老二,这两个非遗传承品牌;而符离集烧鸡的主要原料是符离麻鸡,俗称走地鸡、肉香味美,经过十多道工序制作,造型为睡美人型,盘腿填腹、饱满俊秀,色佳味美,肉烂脱骨,嚼骨有余香。

细细想来,符离集烧鸡与绿皮火车,就像乡土中的情与爱,难舍难分;这道穿越历史的美食,延续千年的美味,随着绿皮火车传遍全国,成为旅人途中最好的慰藉。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