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工作是牵涉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医疗保障是筑牢民生底线的重要基石。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
来自吉林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华树成在提案中建议,除了逐渐增加个人保费部分、各级政府补贴部分的金额外,建议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医保多渠道的筹资机制。据了解,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增加医疗卫生投入,不断增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补助基金,财政医疗卫生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财政补助占医保基金的比例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医药、医疗、医保费用快速增长,医保基金支付显著攀升,透支风险日益凸显,一些地区出现医保基金当期赤字。
图说:全国人大代表华树成(受访者供图)
对此,华树成建议,可以通过国家民政、医保结余或个人定向捐款、慈善救助等方式进行补充,确保这些省份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池的稳定;建议建立城乡居民医保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华树成表示,应重点推广入门级的商业健康保险,即“惠民保”类保险。惠民保险作为一项由政府、保险公司和第三方平台共同助推的新型健康险模式,集普惠属性与商业属性于一体。此外华树成强调,医保基金管理坚持“以收定支”原则,待遇调整要经过严密测算,必须与地区的医保基金水平相匹配,避免出现“过快增长的医保待遇与较慢增长的筹资水平”间的矛盾;建立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间的基金调配机制。当职工医保结余、城乡居民医保超支均超过一定阈值时,应允许适当调配,发挥医保基金的共济作用。华树成说:“能否把集采或国谈药结余下的部分资金作为国家调配金使用,单独用于经济困难的省份的城乡居民筹资的一个补充,进一步解决城乡居民筹资难的问题也是可考虑的方向之一,总之要通过多渠道筹资解决城乡居民的资金不足的问题,以缓解该人群就医中总额不足,防止出现因医院超支不能让该群体正常就医的现象,也要避免出现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现象发生。”
建议培养从事罕见病的专业医生提升基层医院诊治水平
瓷娃娃、渐冻人、粘宝宝……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罕见病进入大众视野,很多人为罕见病患者伸出了援助之手。“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也成为此次全国两会的话题。作为基层公立医院代表,华树成所在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院长期参与罕见病的诊治工作,是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吉林省牵头单位,上报罕见病数量处于全国领先,多次受到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组织单位的褒奖。华树成表示,吉大一院开设了罕见病门诊,成立了淀粉样变等多个罕见病MDT协作组,好的罕见病管理经验,值得全国借鉴和推广。
图片说明:全国人大代表华树成在吉林省代表团全体会议中发言(受访者供图)
华树成称,目前国内罕见病诊治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医生对罕见病认识不足导致罕见病确诊时间长;二是对治疗罕见病药物的研发能力弱,治疗基本依靠国外药物。针对上述问题,华树成提议:成立国家级权威罕见病学术组织,使从事罕见病工作的医生有归属感,建议成立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分会,提升权威性,提升医生对罕见病的重视程度,也使从事罕见病工作的医生有归属感;此外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范围的宣讲和培训,吸引愿意从事罕见病工作的有志之士,进而在全国各个省份都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罕见病工作的专业医生队伍,这些医生可以来自不同临床科室,最终形成多学科诊疗(MDT)的工作模式开展罕见病的诊治工作,这将有助于提升基层医院对罕见病的诊治水平。华树成表示,在有条件的大型综合医院,这支队伍中一定要吸纳从事基础科研的专职科研工作人员,以利于罕见病发病机制的探索,才能有望进一步实现新药的研发。同时队伍要纳入专门从事临床研究的专业人员,以利于建设罕见病数据库,进行规范的、前瞻性的、大规模的罕见病临床研究,最终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罕见病数量上报协作网,还要建立全国罕见病大数据库,从而更好地认识罕见病、研究罕见病、管理罕见病。第三,建议从国家层面增加罕见病管控的相关考核指标,督促医院重视罕见病诊治。“比如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中增加罕见病病种覆盖率等指标,促使医院重视对罕见病的诊治管理。”华树成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