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狗蛋VIP 狗蛋私坊
有时候,所谓谣言,就是领先的语言。
2月29日,靴子落地,海南航空最终被接管,“大戏”接近终局。
如今地方政府介入,变身国资已进入倒计时。而在这背后,受疫情影响,整个全球航空业都在面临冲击。
从万亿估值到负债7千亿。
曾冠绝亚洲,到如今没钱发工资,位列世界500强的大厦,倾倒也只在哗啦啦一瞬间。
海南航空,曾经多次写入哈佛商学院案例。
此后,恐怕将长期记入哈佛的教科书,……
一、病毒肆虐,冲击航空业。
飞机趴在机场,不飞便是亏损。
疫情让旅客停止了流动,这对航空企业来说意味着资金也在停止流动。
春运,本是航空业的“黄金周”。
之前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进入中国的国际航线运力相比于2019年同期将提高9%。
谁知疫情将中国航空业置入了凶险境地。
1、截止到2月13日,中国航空公司运力减少了80%以上,平均客座率亦不足45%。
2、有70家国际航空公司取消了进出中国的所有国际航班,50家航空公司取消了部分航班。
3、疫情期间,中外航空公司共办理退票超过2000万张,票面金额超过200亿元。
这2000万张退票的背后,是对航司现金流的巨大冲击。
初步估算,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客运量整体降幅将达到39%至41%。
全球航司2020年的收入损失超过290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航司的收入损失达278亿美元。
二、负债七千亿,海航变身国资倒计时
自2017年以来经历流动性危机的海航,一直在试图自救,没想到病毒成了压死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海航的发展历程曾连续4次被写入哈佛商学院案例。
从地方航空运输企业,化身为通达全球2600余条航线、700余架飞机、年逾1.2亿人次旅客运输量的全球企业集团,海航的成长速度,堪称奇迹。
巅峰时期总资产1.6万亿,曾提出世界前十,总资产30万亿的目标。截至2019年上半年,公司净资产依然超过2700亿。
成长史就是其扩张史。
海航的业务面实在太宽泛,国内22 个大行业,海航进入了 12 个,涉足 44 个细分行业。
可以说“除了造避孕套的企业没有,其他都买了”。
疯狂扩张的归途大体都一样,那就是跌进流动性的深坑。
于是乎,这两年海航由全球“买买买”变成了全球“卖卖卖”。
仅2018年一年,海航集团处置了3000亿元资产,创下一家公司一年处置资产的世界纪录,七个产业集团也只剩下了一个海航航空。
2019年,继续大幅“减负”,总资产下降了8%,缩水近900亿元。
然而,海航集团的经营状况依旧不容客观。
据2019年发布的中期报告,海南航空的营业总收入为2669亿元,同比下降7%;净亏损35亿元,同比下降184%。
目前海航集团账面资产总额从2017年末1.23万亿元降至2019年6月末9806亿元。
从2019年6月末72.07%的资产负债率和5179.79亿元带息债务来看,海航仍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2020年原计划处置2800亿元资产,压力巨大。
此次改选后的董事会成员,在原有5名董事基础上,增加海南省地方政府背景的顾刚和任清华2名董事,分别担任副董事长和CEO。
这意味着,地方政府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将从公司最高战略和财务领域全方面介入海航集团的风险处置工作。
海航的风云三十年,或许就此落幕,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那个“融资为王”的时代已经完全成为了过去时。
三、行业重组会如期而至吗?
新冠病毒突然来袭,海航只是其中一个缩影,“靠天吃饭”的航空公司纷纷陷入了有史以来最艰难境地。
那么海航被接管,会开启航空业的整合期吗?
目前,我国市场仍然有40多家具有独立承运人资格的航空公司,其中绝大多数民营航空公司机队规模不到20架,航司小而杂、主要依靠补贴度日的局面尚未从根本上改变。
中小航司与地方航司的问题已非一日。
航空公司资产较重,但国内多数航线已被四大航司覆盖,整个市场接近饱和。新成立的航空公司如果走同质化道路,很难长期盈利。
对比10年前的美国,同样航司主体很多,竞争激烈,票价低、成本高,平均利润率只有2%左右。
这跟中国民航目前所处的市场环境很相似。
但随后,美国航空业开始合并重组,美国航空与全美航空、联合航空和大陆航空等合并,规模效益逐步体现。2018年,美国航空公司的收入利润率达到了10%左右,排名全球前列。
那么这次,行业重组会不会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