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4月10日讯(见习记者贾玉静 记者陈琼)继海底捞复工涨价6%后,西贝莜面村、喜茶等头部餐饮企业价格接连上涨引发网友热议。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1月29日通过视频会议启动“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系列行动,海底捞、西贝等头部企业纷纷承诺践行,转头却开启涨价模式的行为引发争议。
“血旺半份从16元涨到23元,8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1.5元;自助调料10块钱一位、米饭7块钱一碗;小酥肉涨至50块钱一盘……”刚刚恢复堂食的海底捞,率先因涨价收获话题热度。对此,海底捞回应称,涨价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涨影响,但整体菜品价格调整控制在6%,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针对海底捞的涨价涉及到的具体城市及门店,中国网财经记者向海底捞相关负责人求证,截至发稿,海底捞方面并未给出回应。
与此同时,疫情期间频频“哭穷”的西贝莜面村也被网友吐糟涨价。“本来以为海底捞涨价涨得有点多,转眼看了下西贝的外卖菜单,土豆条炖牛肉80了,酸菜封缸肉居然80多。”对于西贝的定价,该网友直言“贵的离谱,再也不想去了”。面对涨价质疑,西贝方面予以否认,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网财经记者,疫情期间西贝并未涨价,上一次调价还是去年6月前后。
然而,记者梳理大众点评发现,西贝多款菜品标价近期均已上涨。其中,张爷爷空心挂面由19元涨至26元,蒙古奶酪饼由33元涨至39元,西北大盘鸡由99元涨至109元,菜品涨幅约10%-40%。不仅如此,西贝外卖平台优惠力度较疫情之前大幅缩减,目前,多数门店显示满减活动仅为“满60元减15元”或“满110元减20元”。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维护疫情期间的防疫产品和民生商品的价格秩序维护、质量安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1月29日通过视频会议启动“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系列行动。海底捞、西贝等头部企业纷纷承诺践行。
“疫情尚未结束,头部企业涨价系趁火打劫。”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直言,国家一直提倡不能依托疫情涨价,社会各界也都在这方面不断努力,在此背景下,头部企业选择涨价未必正确。
面对疫情重创,餐企也有难言之隐。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3月底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连锁餐饮行业的影响调研报告》显示,餐企在2020年一季度收入普遍预计将大幅下降,其中月16%的企业预计收入为零,约七成餐企预计收入将下滑70%以上。
以海底捞为例,公司1月26日起停业中国大陆所有餐厅,直到3月12日才逐步开放部分门店。尽管海底捞尚未透露相关财务影响,但已有券商预计此次疫情将对海底捞2020年营收造成约50.4亿元损失。疫情对海底捞造成的具体影响有多大?中国网财经记者向海底捞相关负责人求证,截至发稿海底捞方面并未给出回应。
朱丹蓬指出,海底捞涨价反应餐饮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在消费端,涨价对消费者有一定情感因素影响,但对于消费能力却没有太大影响。因为海底捞的粉丝、重度消费人群收入处于中等偏上,涨价6%对于这些消费群体来说其实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企业来说,利润将会有所提升。此外,由于头部企业在就餐环境及人员管控等方面更为严格,反而能更好的帮助消费者建立消费信心。
日前,在“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号召下,各地政府持续通过微信等平台发放消费券,为提振消费回补产业添柴加火。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平稳,餐饮堂食将进一步开放,如何在继续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扩大市场份额,将成为餐企接下来的发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