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虞山街道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围绕年度目标责任书,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大力推进“散乱污”专项整治工作,着力解决区域内突出环境问题,稳步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水平。
一、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1、强化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做好辖区内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工作,组织相关单位签订柴油货车使用管理承诺书;全面开展生物质锅炉、干洗设备摸排工作;开展重点敏感区域精细化治理提升工作;针对重点排放企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培训,督促企业完成情况自查。上半年完成1家加油站的油气回收治理工程建设。
2、强化各类扬尘治理。做好区域内在建工地的扬尘管控工作,对现场无专人清洗、建筑材料乱堆放、垃圾未清运、裸土未覆盖等问题,及时约谈、督促整改。1-6月累计出动1160人次、发现和整改问题200多处,责令整改87起、行政处罚70起,累计处罚6.53万元。针对建华片区在建工地周边突出环境问题,协调做好日常清理保洁,并落实抽查督导。开展秸秆禁烧工作,成立街道、村两级秸秆综合利用禁止焚烧巡查小组,实行区域包干、属地管理,今年夏熟小麦秸秆综合利用面积 1168.85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
3、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部署,严格执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明确辖区内的应急管控企业,细化应急减排措施,明确企业责任人,确保应急管控落实到位。同时街道各部门之间加强联动,环保、建设、综合执法局等部门各司其职互相沟通,从企业限产减产、工地停工、查处露天烧烤、加强道路洒水保洁等多个方面强化空气质量保障。
二、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
01
深化河长制,全面推进重点河道整治。2020年上半年虞山街道镇、村级河长开展日常河道巡查共计1188次、签发河长令2张;完成8条河道清淤工程、2条黑臭河道整治工程;推进元和塘周边、张家港河沿线、嫩江路河区域排水户整治;4月启动了小餐饮场所合规改造工作,对400余家小餐饮单位进行了排口整治;配合市级层面做好甸桥河道填埋、宝岩三星石厂环境污染、山前塘违规网簖捕捞等岸线重点问题整治工作;采取“四不两直”暗访反馈重点信访问题;有序推进“一事一办”工作任务,新开河、石老虎浜、张家浜等重点河道的水质已有明显改善,截至目前,街道涉及的30个项目已完成28个。
小餐饮专项整治
黑臭河道水质监测
02
高质量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为满足疫情防控需要,通过先期针对性排查,及时完成2处集中隔离点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并落实巡查工作,确保问题早发现、早解决。针对现有工程,按照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原则,加快进度。已完成褚家浜、唐宅外围、福山塘西岸等8个改造项目;正在实施北横河区域综合整治、王家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PPP项目、石屋涧上游季家山区域管网整治修复等工程。
加强水源地周边巡查力度
清理周边私垦私种
杜绝违规畜禽现象
全面清退违规经营的加工作坊
开展尚湖水源地应急演练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水源地周边违规作坊清退
尚湖水源地应急演练
三、坚决打赢净土保卫战
做好固体废物处置监管工作
正在推进辖区内24家危废产生企业规范化管理达标建设任务,组织产废企业进行危废管理培训,按计划开展检查验收,规范危废贮存、转移处理,降低环境安全风险隐患。
做好城乡环境卫生“两清两治”
目前,区域内126个自然宅基“两清两治”已完成过半;“千村美居”工程正在火热推进,已完成老鹰浜等13个自然村的环境优化工作;居民小区垃圾分类“三定一督”任务完成约三分之二,已有82个小区投入运行。
农村环境检查
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检查
四、深入推进“散乱污”专项整治工作
巩固前期整治工作成果
全面开展突出环境问题“回头看”工作
重点检查已清退企业是否“两断三清”
突出信访问题是否出现反弹
对未了断、未根治的问题立行整改
提高常态长效化治理成效
推进本年度“散乱污”专项整治
开展小餐饮单位整治
围绕废弃物处理、油烟净化、
噪声排放、油污排放等相关问题
全面推进餐饮场所合规化改造
2020年度第三批16个
“无散乱污村(社区)”创建工作
正在有序推进中
五、深入开展宣教活动及信访处置
积极开展环保法制宣教活动。开展了第一批环保政策业务“菜单式”培训;“6.5”世界环境日在石梅广场举行了“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纪念活动,以广场咨询、文艺汇演的方式展示了工作的成果,向群众普及了生态文明知识。同时还推动环保志愿者进企业、进社区、上街头,使绿色生活、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人心。
做好环境信访投诉处理,重点压降重复信访。虞山街道环境信访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区餐饮油烟、噪声及施工噪声。为高效解决信访问题,除联合检查、督促指导外,针对重点难点问题,积极采取现场协调会的方式,推动各方明确诉求、协商一致,并适时回访,防止问题反弹,取得了较好成效。
下阶段,虞山街道将继续大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专项行动,加快各类重点项目进度,下大力气解决区域内的突出环境问题,补短板、解难题、精管理、抓落实,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群众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共同构建美好生态环境。
来源:常熟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