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张晓迪北京报道
酝酿近两年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尚未正式出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该《办法》的试点企业之一,近期,招商局集团高层人事迎来新的血液,人保集团原董事长缪建民调任招商局集团董事长。《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具有金融系统工作背景和经验的一把手,在招商局历任“掌门人”中尚属首次。
无独有偶。2020年以来,中信集团高层人事亦有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朱鹤新调任中信集团董事长。
中信集团与招商局集团同为金融、实业双轮驱动的大型中央企业,作为金融系统官员,此次朱鹤新上任,在中信集团历任董事长中亦属首次。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番人事变动指向明确,除了继续防范金融行业系统风险,也意味着,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即将出台,首批金融控股公司牌照即将诞生。
公开简历显示,招商局集团、中信集团原董事长李建红、常振明均为1956年生人,2020年都已过法定退休年龄。
记者梳理发现,缪建民系招商局集团自1872年创立以来,25位“掌门人”中唯一一位具有金融工作背景的“掌门人”。此次缪建民入职招商局集团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意义重大”。
而在此之前,招商局集团分管港口物流的副总胡建华升任为总经理。招商局集团已确立了董事长金融背景、总经理实业背景的领导体系。
中信集团领导层也进行了金融与实业的调整搭配。除朱鹤新履新外,一汽集团原总经理奚国华也已调任中信集团总经理。
有媒体报道,朱鹤新于2020年初才完成了组织考察。刚满52岁的他,是央行同级别领导中最年轻的一位。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朱鹤新在央行的工作职责中就包括对金控集团监管规则的制订、对各种金融乱象的研究和整治。在任职中信集团时,朱鹤新称,来中信集团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将“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经济金融发展和国企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开创中信发展新局面”。
上海财大500强企业研究中心教授、国资国企改革专家宋文阁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招商局集团、中信集团董事长履新调整,时任两位原董事长分别过了法定退休年龄,应属于正常的人事调整安排。
对于两位新任董事长的安排,宋文阁表示,“新任两位董事长均有金融专业背景,说明了中央组织部对于金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进行了综合考量,尤其是他们的金融专业背景。选好用好国有金融机构党委书记、董事长,切实加强党对国有金融企业的领导,规范金融资本管理,提升金融资本效率效益,特别是对于金融控股集团监管、运营及风险防范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本次的重大人事安排,或为以后对金控集团的改革、监管及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早在2018年11月,央行选取招商局集团、上海国际集团、北京金控集团、蚂蚁金服、苏宁云商集团等5家机构作为模拟监管试点,彼时,央行办公厅主任、金融稳定局局长周学东曾表示,该监管办法力争于2019年上年正式推出。
2019年7月26日央行发布了《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比而言,2017年11月资管新规公开征求意见,2018年4月就正式发布,历时仅半年。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已满一年,正式文件却迟迟没有下发。
对此,全国著名国企改制重组专家、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祝波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办法》目前仍未正式出台,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因为《办法》本身是一个不小的改革,涉及非金融企业控制的金控公司,会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和利益格局,相对来说挑战性更大。同时,也与今年以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变化有很大关系。
祝波善同时也表示,此次招商局集团和中信集团高层领导安排采用金融和实业背景的搭配方式,无论是从专业结构还是思维方式,对金控企业而言,无疑都是一个很好的安排,将为两家企业接下来的金融控股方向打好基础,也为《办法》出台是否能真正运作到位或者达到预期,进行尝试和探索。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招商局集团和中信集团的高层人事布局,或将作为后续金控企业监管推广提供范例。金控监管办法真正的目标,应将部分野蛮生长、不规范运作的民营金控公司关在门外。除了防风险这个主要目的以外,以此次金控监管办法为契机,建立以央行为核心的伞形监管体系,促进我国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2019年招商局集团各项经济指标再创新高,实现营业收入7144亿元,同比增长9.9%;利润总额1631亿元、净利润12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和18.3%。
目前,中信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国有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业务涉及金融、资源能源、制造、工程承包、房地产和其他领域,连续第12年上榜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位居第12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