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到今天,云原生技术受到了众多开发者的追捧,不仅互联网企业在加速探索云原生应用的落地,一些传统行业也开始加入其中。可以说,云原生实现了从概念到落地实践的转变。正如Gartner在报告中所预测的那样:预计至2020年,全球约75%的全球化企业将在生产中使用容器化应用。
为了降低用户应用K8s的门槛,KubeSphere容器平台从底层的基础设施支持到上层应用开发支持都做了非常多的设计。但这并不足以解决企业在混合云及云原生应用上的需求。而这些,在KubeSphere 3.0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KubeSphere容器平台产品负责人于爽表示, KubeSphere 3.0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多集群管理。多集群管理是混合云时代K8s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用户最迫切的需求。KubeSphere 3.0所提供的多集群管理,相当于为异构混合云提供一个中央控制面板,把所有独立的K8s集群聚合起来,降低用户的运维难度,轻松驾驭混合多云。
其次,可观察性再增强。可观察性是K8s中的一个专业术语,由CNCF基金会命名,它包括监控、日志、链路追踪、告警、通知等多个细分领域。如今,在KubeSphere 3.0中,针对这些细分领域的功能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第三,平台安全能力进一步加强。KubeSphere 3.0支持审计,可以追溯什么时间什么人操作了什么;KubeSphere 3.0升级了基于租户网络的安全策略,在原生的K8s中并没有考虑网络安全隔离,而在KubeSphere 3.0中提供了租户网络安全策略管理,对租户和租户之间进行了强隔离。
事实上,除了以上三点之外,KubeSphere 3.0还有许多小的功能升级,而这些功能的升级,都是紧紧围绕着如何让容器、云原生的落地更加便捷,从而降低企业的应用成本。
以某城商行为例,过去,由于该城商行核心研发团队人数不多,基本上要靠外包团队来完成业务开发和运维,不管是风控还是可靠性都难以保证;而借助KubeSphere提供的平台管理、内置DevOps等功能,该城商行信用卡中心既提高了开发测试效率,还通过统一的平台实现了对外包公司的汇聚管理。
同时,随着云原生应用的容器混合云时代的到来,云计算厂商之间比拼的已经不仅仅是产品、技术和服务,更是生态。
到目前为止,KubeSphere是唯一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发起的、全开源的、经过CNCF基金会认证的K8s发行版。在青云QingCloud的规划中,KubeSphere不仅从开放性、稳定性上,给用户做了承诺;同时也不仅仅是一款产品,而是面向整个业界开源,构建开放生态。
据了解,作为CNCF的会员,青云QingCloud(qingcloud.com)已经成为K8s官方认证的服务提供商,KubeSphere和Porter进入CNCF Landscape。同时,青云QingCloud还提供了全球化的站点——KubeSphere.io,以及面向中国、土耳其等的本地化站点。
除此之外,KubeSphere也在加速发展生态伙伴,不仅支持大部分主流的云平台和容器平台,还支持KubeSphere Only的部署方式。KubeSphere作为纯软件可以无缝地部署在企业既有K8s平台上,不会因为使用了KubeSphere而需要做迁移、改造,很好地保护了用户现有的业务资产,也不会对业务有任何影响。
在青云QingCloud看来,KubeSphere坚持的原则有两个,Open Source(开源)和Open Architecture(开放架构)。KubeSphere只提供最核心的功能,比如管理基础设施、工作负载,提供系统级别的监控、告警等服务,其他都交给Open Architecture。不仅如此,青云QingCloud还会帮助企业建设集团云和社区云,并提供计量模块、统计报表等运营功能,以一种插件的方式,完善整个生态。
未来,随着物联网、边缘计算的兴起,以及容器、云原生在更多行业和企业的落地,应用场景也将越来越复杂。因此,KubeSphere也将顺应客户需求和技术发展的趋势不断升级,将会在架构上进行改造,发展成为一个可插拔、开放式的架构,让更多的ISV或者企业可以基于这一开放架构开发自己的应用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