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先后带队围绕科学编制少数民族地区“十四五”规划、沈大经济带建设、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等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调研。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很多地区在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环保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大气污染、饮水不达标、生态遭破坏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二是生态补偿机制和相关工作中还面临着工作进展不平衡、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生态补偿效率低、不同层面合力发挥不够、缺乏专门立法等问题,一些生态红线、水源保护红线范围内的地区的发展面临一定困难;三是缺少重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污染治理能力和治理基础仍很薄弱;四是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来看,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何构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管控体系还需要深入思考。
为此建议:
一是科学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将加大生态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建设力度纳入发展规划。牢牢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东北地区更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是重视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这些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是落实“两山”理念、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沿阵地。要落实好国家兴边富民政策,制定出台区域发展支持政策,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地区发展合力,巩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要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促进人文和生态有机结合,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之路。
三是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综合分析资源型城市资源、区位、要素等方面优势,找准转型定位,确立新的主导产业和替代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国家关于矿山修复治理的相关政策,有序推进生态修复。
四是进一步增强“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意识,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要推动各项生态保护政策的有效落实,着重解决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气、饮水、居住环境等问题,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相统一。
(作者系辽宁省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