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新战场。聚光灯下,率先登陆资本市场的达达集团交出了行业首份答卷。
8月25日,达达集团发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这也是达达自6月份上市后的首份财报。财报显示,达达集团二季度营收13.23亿元,同比增长93.1%。
得益于落地配服务拓展和订单数量增加,达达快送二季度营收为8.37亿元,同比增长90.4%,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12个月内配送订单量为9.26亿单。京东到家二季度营收为4.86亿元,同比增长97.9%。而随着客单价和活跃消费者数量的增加,京东到家平台GMV达1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8.1%;活跃消费者同比增长72%。
不难看出,财报营收、订单、活跃用户等数据亮眼的背后除了资本市场看重其市场发展潜力外,也与达达自身的发展布局和商业能力有关。
进入流量瓶颈期的电商,内部正发生着裂变和整合,以分钟级、同城配为代表的即时零售(或者说同城零售)成为2020年消费场景的最优解。得益于数字技术、智能供应链、履约能力等方面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基于本地配送运力所形成的零售市场成为距离消费者最近的消费场景,这也反映出消费者对交易效率越来越高的要求。
于今年6月份上市的本地即时零售和配送平台达达集团正在缩短商品和消费者的距离,达达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蒯佳祺曾认为中国电商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远距电商,例如淘宝;第二阶段是近距电商,例如京东;第三阶段则是微距电商,库存离消费者只有几公里,配送只需几十分钟,这就是即时零售。
蒯佳祺认为,未来本地即时零售是下一个最大的机会。而在一个机会众多的市场中,从不缺少玩家,缺少的是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联商网》认为 ,无论是巨头们从外卖延伸至全品类,还是在履约端、供应链端、商品端等提升运营效率,最终都是想构筑自身的商业竞争力。而即时零售中竞争力最核心的体现是对物流履约的掌握能力和对商品的把控能力。
在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上佳看来,对于即时零售领域的几大巨头来说,平台化已成基本外显,而最大的能力和挑战还是后台看不见的数字雄心。与小垂直或单领域不同,一个平台要成为基础设施级的应用,内部的生态欲和生存欲都必然是扩张。基于数字底层,零售必然是越来越精细,离消费者越来越近。而精细的背后则是需要形成商流和物流聚合力,从而实现效率的最大化,而这也正是达达集团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