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条农资
导读:近日,走访部分麦田发现近四成小麦田出现了点片的黄叶干尖现象,严重的地块发病率80%以上,农户提起来这样的地块都是眼泪。在这里给这种情况一个官方的名字“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多病原引起的土传病害,在多地均有发生,且危害越来越重,让农户苦不堪言,请看视频:
小麦茎基腐病是近几年快速增长的小麦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小麦两熟轮作、秙杆还田较多的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
小麦出苗期就可感染,病菌最早可通过衰败的芽鞘侵入地中茎,向上扩展到分蘖节;小麦返青后,病菌向上扩展,在茎基节间形成茶褐色病斑,麦苗生长缓慢,严重时开始死亡;小麦灌浆期造成茎基部分蘖节处枯死,上部茎叶和穗得不到水分而死亡,出现枯白穗,田间拨除时极易从基部折断。重病田成穗大幅度减少,比正常田少50%以上,且穗小籽少。
一、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小麦茎基部1、2节叶鞘及茎,表现为褐色或黑褐色,阻断叶片和根部的营养交换,出现弱株或死苗,湿度大或中后期出现红色或白色霉层;尤其无效分蘖多的田块,分蘖消亡给病菌提供了优质载体。
病原菌为:多种镰刀菌和根腐离蠕孢
小麦茎基腐病发生趋势及原因
随着秸秆还田年份的增加,翻田耕地作业的减少,这一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在重发区的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区域,今年减产超过30%的地块极为常见。盐碱地、有机质含低的沙质土发病重。
1. 缺乏抗病品种
有关单位对黄淮流域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抗茎基腐病进行了病圃鉴定,没有发现免疫品种,高抗品种也很少,中抗品种占11.36%,感病品种占46.59%,高感品种42.95% 多数品种属于感病或高度感病。
2.水肥条件改善和有机肥施用减少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灌溉条件改善和水浇田面积扩大,化肥施用量大幅度增加,十分有利于植物根病的发生和流行。
偏施氮肥,磷钾肥不足,有机肥施用量的大量减少,造成土壤生态恶化,对土传病害的发生也非常有利,是导致当前植物土传病害严重发生的重要原因。
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土壤盐碛化严重,有利于病害发生。
3.长年连作和秸秆还田面积扩大
小麦茎基腐病是由假禾谷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多种病菌复合侵染的病害。目前实行的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耕作制度,加上近年普遍实施秸秆还田,大量根茬遗留田间或秸秆直接还田,十分有利于菌源在土壤中的积累,造成土传病害不断加重。
旋耕方式的推广,表层土壤作用残留物大,整地质量差.同深翻耕地相比,旋耕田发病明显严重。
4、冬季干旱,部分没浇越冬水的地块,越冬后麦苗长势弱,加重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
当前生产中的防治存在的问题
小麦茎基腐病为新发生病害,农民对此病认识和防治技术有待提高。
生产上常用的种衣剂多为杀虫剂,杀菌剂含量少,对小麦茎基病防治效果一般,且有些杀菌剂对小麦有抑制作用,影响小麦苗正常生长。
小麦返青后拨节前喷施三唑类杀菌剂,是小麦茎基腐病防治的最后机会,但在目前不被重视,用药面积极少;拨节后田间明显出现发病株时喷雾,药液极难到达茎基部,防治效果不佳。
目前没有特效防治药剂,综合防治是解决此病的有效方法。重病区轮作倒茬、土壤深耕是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但基于目前一年两熟、小麦玉米连作是主要种植模式,更改难度大;而小户承包种植方式又不利于深耕作业(旋耕有利于小农户平整土地)。因此在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轮作和深耕是减轻小麦茎基腐病有效的农业措施。
减少田间生秸杆数量,可以减少生秸杆田间残留量,减轻病菌压力。在当前严格禁烧的状况下,还需要寻求小麦、玉米秸杆利用途径或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