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收官了,很多观众意犹未尽。
为什么?弹幕有意思。
来自不同地区、年龄、身份,有着不同生活、经历的追剧朋友,因某个共通的剧情在弹幕里聊天,发表自己的态度。截至收官当天,剧友们共发出了近1100万条弹幕。
《小舍得》的弹幕里,不止是剧情,更多的是自己的生活态度。
结合剧情走向推出的话题投票、金句弹幕等互动方式,搭配弹幕提供了更直接、“直击灵魂”的互动体验。
以大数据为依托,我们将剧中人物的金句台词进行筛选提炼成金句,点击一下,立即发出有共鸣的“金句弹幕”。这些金句弹幕不仅是剧情精华,更是当代人对剧中观念的态度。
“孩子是要先苦再甜还是快乐为先”“重组家庭关系”……围绕《小舍得》的讨论层出不穷。为了更直接了解当代人对这些话题的真实看法,我们整理了《小舍得》播出期间被发布最多的10条“金句弹幕”。
互联网语境中,传受关系发生转变:从传者本位变为受者本位。剧友们不再满足于单向度的接受,而是希望能够通过互动的方式深度参与剧情,同时令自己的声音被听到。
大家到底怎么看待剧中交织的家庭教育、夫妻之道、亲子关系等问题呢?
答案在下方。
金句中孩子的心声
“童年只有一次,快乐最重要”、“孩子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等借由剧中人物之口说出的台词,在互动过程中被用户推选出来,是用户结合个人的生活体悟完成的从戏里到现实生活的情感投射,无形中也实现了创作者对用户价值观念层面的正向引领。
剧中,南俪两口子的态度转变,女儿欢欢自己的要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成绩;田雨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靠什么都不如靠自己的理念,也反映到下一代的教育方式上,所以她对子悠的要求向来是严格的。
“应当要教会孩子和自己比较”、“大人在孩子成长阶段影响真的很大”……弹幕完成了用户关照议题的集中表达。
弹幕中成年人的呼声
不仅如此,实时的弹幕互动也令用户之间实现观念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
南俪和田雨岚让孩子在家宴上表演的情节,一度被剧友点评“家庭氛围压抑”。“不跟别人比,只跟自己比”登上弹幕金句排行榜TOP2简直是实至名归。
再来看米桃和欢欢。两个女孩不但早慧且情感细腻。她们早已能从大人的一举一动中感受到微妙的差异。米桃看到欢欢拥有的那么多漂亮的裙子时,就已经知道她和欢欢的不同。
虽然这种不同不应当成为影响好朋友关系的理由,但自己的孩子远比想象中成熟敏感,任何的攀比都可能在她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正确的引导大概率会比强硬的说教、单纯的责备事半功倍。当然,《小舍得》也借老师之口“优秀,不是你的错”,回应了处于迷茫、委屈或者无措中的孩子们,给予了正向的引导与宽慰。
优秀不是错,被孤立不是错,内向更不是错,在成长的过程中,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开心快乐地勇敢做真实的自己,不要被“懂事”桎梏,自由地成长,是孩子们的理想,其实也是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应当为孩子们创造的成长环境。
互动中现实的回响
南俪发现父亲生病而情绪崩溃,一下戳中许多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进而衍生父母子女之间代际议题的讨论,也令《小舍得》在教育的话题之外有了更广的现实关照。
南建龙在两个女儿之间努力扮演着“端水大师”的角色,特殊的重组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引发经历相似的用户共情,从家庭伦理的维度拓展了《小舍得》作为现实剧目的讨论空间。
如果说戏剧的魅力是看着剧中人生活在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世界,自我代入而实现满足;那么现实戏剧的魅力就是看着剧中人被丢进和自己相同的磕磕绊绊境遇里,跟自己一样跌跌撞撞往前走,想放弃的时候能鼓鼓劲。
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方式,用户感受的是“看剧”之外更多维、更多样的参与空间和深度体验感,也使得现实题材剧表现生活、关照生活的创作初衷得以落地——戏剧和现实之间的“第四堵墙”被打破。
观众深度参与其中并互相交流,甚至成为剧集创作的一份子。
或许一年之后,当我们再度打开《小舍得》,打开弹幕,看着剧友们共同创作出的《小舍得》,又有一番新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