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0,其诸多注脚当中,必定有一个是“疫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众多行业大受影响,也正是因为疫情,宅经济得以爆发,以往不温不火的播客行业,迎来了井喷式增长。
数据显示,中国在2020年11月初已有近1.5万档播客节目,而在2020年4月底,这一数字还只有1万档出头。且2020年一年的增长量几乎是过去五六年的总和。
早在2020年3月,即刻推出一款名为“小宇宙”的播客App,其号称“国内首个独立的播客产品”;9月,快手推出播客应用“皮艇”;11月,网易云音乐将“播客”增设为底栏五大入口之一;前不久,荔枝FM高调推出“荔枝播客”APP……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内音频分享平台的“带头大哥”,喜马拉雅也在播客版块下足了功夫。
特别是去年以来,喜马拉雅相继上线播客频道,推出播客榜单,还上线了“请回答2020”喜马年度播客对谈等热点活动。
截至目前,詹俊电台、黑水公园、故事FM、日谈公园、硬核电台等众多播客节目入驻喜马拉雅,内容覆盖体育、电影、时事、健身、娱乐、游戏、个人成长等多个领域。
毋庸置疑,随着玩家不断涌入,不断加码,一场前所未有的播客战争已经打响……
说起“播客”一词,最早要追溯至2004年。
当时,苹果公司首次推出播客。播客(Podcast),系苹果公司的“iPod”与“广播”(broadcast)的混成词,指的是一种向互联网发布音频、视频等媒体文件的方法,用户可以选择任何喜欢的节目,通过RSS订阅功能定期接收节目更新,在线收听或下载的方式,随时随地收听。
然而,在苹果以及RSS免费的模式下,播客产业很难形成规模创收。哪怕被誉为“史上最好的播客”《Serial》(芝加哥电台《This American Life》旗下的罪案类非虚构节目),也只能靠广告和募款维持生计。
经历了多年不温不火的发展,随着智能音箱等智能硬件的普及,以及互联网巨头的加入,播客市场的“春天”来了。
2019年,Spotify提出音频优先的战略后,便开始了一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播客收购之路。先是收购了头部播客内容制作公司Gimlet;接着抢购独家播客内容,与“宇宙最受欢迎的”访谈节目《罗根秀》达成独家合作……
Spotify几番操作下来,苹果、亚马逊等大平台也着急了,相继出手布局播客版块。加上2020年初疫情突袭,宅经济爆发,播客迅速成为居家必备的精神慰藉品。而这一切,自然逃不过国内音频平台的眼睛。
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初春,众多音频平台用声音记录疫情时期的温暖。其中,喜马拉雅面向全中国播客,征集以“爱与温暖”为主题的疫情特别节目。
这是中国播客第一次在重大事件中集中发声,征集一开始,全网播客便积极响应,推出疫情特辑。
故事FM对话武汉当事者,既有武汉人在外地的隔离日记,也有确诊患者分享患病和隔离的日记;津津乐道推出“用声音聚众,聊聊这个不寻常的春节”;大内密谈聊了聊2003年非典,通过分享亲身经历,让听众们不那么害怕,用积极的正能量面对疫情……
英国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院一份报告指出,疫情让习惯听播客的人越来越多,听众进一步趋于年轻化。不难理解,疫情中的人们更需要陪伴,而从使用场景上看,播客与用户之间正是一种陪伴关系,归根到底就是,让最合适的场景与最贴合的用户在平台上相遇。
喜马拉雅副总裁殷启明曾说:“喜马拉雅对音频市场的态度,一直是从用户需求出发,相比各大平台,喜马的播客数量大、内容丰富,相信会领跑整个行业,使播客用户群体不断壮大。”
一年多时间过去,殷启明所言得到验证。
2019年,国内播客新增节目仅1900多档,到2020年,新增超过9120档。以喜马拉雅为首的众多头部玩家,正在推动这一波增长。
作为音频独角兽的喜马拉雅,无论是主播数量,还是用户规模,在行业内都是无出其右,具体到播客赛道,同样如此。当然,其他音频巨头也不示弱,如今的播客赛道上,已然是“一超多强”的格局。
喜马拉雅在疫情间频频布局播客,兴趣社区即刻率先坐不住了。2020年3月,即刻推出国内首款独立的播客平台“小宇宙”。
到6月份,喜马拉雅继续发力,上线播客频道。截至目前,詹俊电台、黑水公园、故事FM、日谈公园、硬核电台等众多播客节目入驻喜马拉雅,内容覆盖体育、电影、时事、健身、娱乐、游戏、个人成长等多个领域。
9月,喜马拉雅首次推出播客榜单。从首期榜单数据来看,知名体育解说员詹俊的节目《观詹|詹俊电台》上线仅一个月,播放量就突破了100万,其中一期节目《张路:梅西欲走还留?敢问路在何方》,吸引众多听众互动分享,单期节目播放量便超过17万。
12月23日,喜马拉雅趁热打铁,发起年终特别策划“请回答2020”年度播客对谈。据悉,喜马拉雅邀请了20组播客和嘉宾,主要通过跨界对谈的方式,为用户带来2020年的全景式回顾。
据《PodFest China 2020中文播客听众与消费调研》显示。中文播客听众最常使用的5个收听渠道是:Apple Podcasts (49.7%)、喜马拉雅(37.9%)、网易云音乐 (35.0%)、微信公众号内嵌音频 (21.9%) 和Pocket Casts (19.5%) 。
37.9%的播客使用率,国内排名第一,单从这个数据看,喜马拉雅便已确立其在播客领域的“一超”地位。
前有喜马拉雅领跑,后有网易云音乐紧追不舍。2020年11月,网易云音乐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版,“播客”首次作为底部一级菜单出现。
12月14日,腾讯音乐旗下QQ音乐开启全新版本,该版本增加了“播客”按钮,且按钮右上角标有“小宇宙”字样。这是QQ音乐与小宇宙在播客内容上展开的深度合作,用户点击QQ音乐“播客”按钮,即可进入小宇宙的播客世界。
紧接着今年1月份,荔枝FM高调推出一款名为“荔枝播客”的独立APP。此外,连短视频平台快手也来“抢食”,早在几个月前,就上线了播客应用“皮艇”。
如你所见,现在的播客市场,已然一片熙熙攘攘之景象,而在热闹和喧嚣背后,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播客这门生意,真的好做吗?
从去年以来,入局播客这一动作上,国内外巨头显得颇为同步,但真实情况是,两者的发展水平相距甚远。
据播客搜索引擎Listen Notes统计,直到 2020年5月,中文播客的数量才超过1万个,英文播客则多达83万个。在市场规模上,国内外播客广告市场的规模也相差约10倍之大。
2020年5月,当Spotify斥资上亿美金买下《罗根秀》时,即使作为“带头大哥”的喜马拉雅,也才开始准备上线播客频道。换句话说,当美国已经出现上亿美元的播客IP时,国内播客浪潮才开始掀起来。
毋庸置疑,眼下国内播客还未破圈,市场也并不成熟,存在着诸多问题。
就拿自制播客节目来说,国内音频内容平台主要采取“播客播主上传-B端平台运营-C端用户收听”的模式。而国际播客领域常见模式为Hosting+RSS模式,平台起到的是播放工具的作用,并不具备对内容的管理权和主导权,在降低服务器等成本的同时,将内容的主导权进一步让渡到播客作者手中。
对于这一点,国内值得借鉴的案例仍属喜马拉雅。喜马拉雅也汲取海外经验,逐步优化播客内容的制作和运营模式。据悉,目前喜马拉雅同样支持创作者将播客给平台托管,做RSS分发。这对于平台、创作者和听众而言,无疑是一种共赢。
业界一直有个说法:“播客难以商业化”,真的如此吗?
前文已经提到,当下播客市场尚不成熟,播客作为商业广告市场上的“新物种”,自然不能与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相比。但是,难以商业化并非不能商业化。
“播客内容的高价值感和播客受众的高净值,天然是商业广告市场最看重的因素。”喜马拉雅副总裁殷启明介绍,正因如此,播客一定会成为流量和品牌推广的蓝海。
据悉,目前喜马拉雅已推出单条付费、付费圈子等TO C变现手段。同时,平台积极撮合播客节目作为客户的内容合作方和制作承接方来商业变现,且已初见成效。“未来,还将开发出更适合播客节目的生产工具,比如时刻文稿功能,将声音媒介和图文视觉媒介结合;同时,也会提供更多触达用户的手段,让好的播客,被更多用户发现。”殷启明介绍。
以喜马拉雅平台上的科普主播旭岽为例,他通过制作精品付费内容、音频内容逆向图书出版、与戴森、雀巢等知名品牌合作等方式,成功实现了播客商业化变现。
事实上,从一定程度上说,近些年来播客的发展,就是长音频赛道的一个缩影。
虽然行业已然陷入混战,但值得肯定的是,众多巨头入局,特别是在喜马拉雅这样用户基数大、发展后劲强的平台的带动引领下,众玩家正在加紧优化播客内容制作思路、丰富其变现模式,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长音频行业而言,也是一个加速发展的契机。
播客能否加速破圈,长音频行业能否更进一步,就看这些音频巨头,能否起好带头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