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达-“师让学·读思达”的教改实践研究

2022-02-23 14:10:52

师让学,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中学,让学生在核心时间内学核心知识,培养核心能力和素养。这是城厢区第一实验小学在教改实践中,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反思、展示,逐渐形成的可操作可推广的“师让学·读思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作为我省首批义务教育教改示范建设学校,早在2017年,该校就申报了《以核心素养导向的教改实践研究——“师让学·读思达”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教改项目。年来,该校在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余文森教授“读思达”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中学,逐渐形成“五环节五步骤”课堂模式。

学生阅读成风

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该校这一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较好地实现减负不减质、减负更提质的目标。

1

困局

说起教改的初衷,城厢区第一实验小学校长郑玉贞难掩内心的激动:“教改不易,但极有意义,而且有趣。只有经历课堂改革,这辈子才不枉为教育工作者。否则,再长的教学生涯也只是‘一场淡淡的旅行’,没有留下痕迹。”

郑玉贞于2017年9月调任城厢区第一实验小学校长,彼时的城厢一小和全市很多小学一样,课堂“教多学少”,学生存在学思维惰

“从观察、分析的120多节不同学科的课中,我们发现在大部分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占了课堂时间的70%至80%,学生的活动只占20%至30%。‘学校’俨然变成‘教校’,课堂琐碎低效,偏离了教学本质。”郑玉贞说,“教师教得主动又辛苦,学生学得被动又无趣,课堂毫无生机智慧可言。一线教师在常年以知识输出、反复练、搏取分数为目标的教学中心力憔悴,学生学质量低,教师的成就感差。”

另一方面,由于城厢一小是一所新学校,教师均年龄30岁,教学经验积累不够,加上长期没有名师,教研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的专业成长空间有限。走出去的少,请进来的又走过场,学生成绩上不去,老师们职业底气也不足。

此前,城厢一小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这一理念放之四海皆准。至于如何“以人为本”,怎么落实,要办什么样的学校,实行什么样的教育,教师们心里也没底,教学的方向不明确。

“传统课堂必须改革。”作为一校之长,郑玉贞内心坚定。可是,基于学校现状,课堂怎么改?往哪里改?郑玉贞一边思考着这些问题,一边请来自己的“师傅”林高明老师。林高明是市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也是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力倡“学思行一体,教学创融合”的教研理念。

“我们在他人和自身的实践基础上寻找方向。”郑玉贞介绍,2005年,她在逸夫实验小学任副校长时,就曾引入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余文森教授的“先学后教”课堂教学实践,带领教师们在课堂上做了一些探索。后来,她几次跟林高明老师合作备课,明确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收效良好。

郑玉贞回忆,请来“师傅”后,他们通过问卷调查,详细了解教师、家长、学生各方的需求。“你希望在什么样的学校工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你喜欢的学校是怎样的”……在这些问题的答案中,该校梳理出了“有光、有趣、有蕴、有爱”的“四有”办学理念。围绕“四有”理念,该校开启探索高效课堂实践研究之路。

2

破局

“请你们各小组交流预单。”

“时间到,关于课前准备,怎样通过朗读表现人物?请第一组同学汇报一下。”

“老师,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可以通过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外貌、语言等特点生动有趣地来展示人物…… ”

“你们都赞成他对第一题的汇报吗?有意见相左的吗?”

“老师,我修正,……”

“老师,我补充,……”

……

▲小组交流预

日前,在城厢区第一实验小学一间录播教室里,该校语文教师陈怡佳正在执教一节组内先行课,内容是六年级第七单元的小古文《书戴嵩画牛》。

整节课以“让”为主线,放手“让”学生说、做、思,时时调动着每一位孩子的参与,展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学方式。同时,教师还细心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两个人物的不同形象,并通过朗读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原本枯燥的文言文教学变得趣味十足。

▲教师耐心引导

“如何让教师实现教与学的翻转,把学真正还给学生,这是诊断剖析课堂之后要做的。”郑玉贞介绍,学校启动课改后,提出了“师让学”构想。其中,“让”是指重心的转移,把位置、时间、场所、机会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学、创造地学、幸福地学,完整经历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做学的主人,享受成长的快乐,成为最好的自己。

“‘师让学’课堂以生为主,师为导,避免重复,实现精简高效的学。”该校教师郑贞真2017年进入城厢一小就跟着课改“变”起来。她形容,过去自己在课堂上就像是一位老母亲,担心孩子吃不饱,总想多喂些食物给他们,常常是自己说得多,一节课把知识内容都填满,却忘记考虑事后学生是否消化了。教师课堂上教得多,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却不够,这样其实学生学得反而少。现在的她更愿意停下来,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学过程。

当天,这节语文组内先行课现场还有该年级的其他4位语文教师。他们组成观课团,专心听课,认真记录,静心思考,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课堂瞬间。课后,他们根据陈怡佳教师的先行课,就课堂组织教学交流了自己的听课感想。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建议,交流思考。

高效课堂展示

这也是该校务实开展“磨课”活动,致力磨出高效课堂的一个缩影。

城厢一小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谢智孟介绍,为了进行深度备课,针对一个课题的备课过程,学校采用“三备两研”教研模式。其中,一备是年段学科教师个人初备,其中有一人主备,形成“备课1稿”;接着,通过集备研讨形成“备课2稿”,这是“一研二备”;然后,主备人根据“备课2稿”上先行课,同年段教师听课后再次研讨,由主备人整理生成“备课3稿”;最后,各教师根据“备课3稿”,针对学情,三备调整,为自己班级所用,这是“三备”。

为了跟踪监测“三备两研”磨课效果,学校出台“先行课即公开课”制度,即每周每个学科每个年段的先行课必须在学校录播室和U型教室上课,校领导和教研人员、全校教师都可参与先行课的听课和课后研讨。

在打磨课堂教学细节方面,该校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总结相关教学方法和策略。 2018年4月,将原来“让学”课堂教学8个“三字经”策略增加完善至18个,分别是:好关系、明目标、主问题、大模块、导学法、力合作、促自主、师让学、炼思维、误转悟、激兴趣、构联系、善倾听、乐反思、拓资源、做中学、因学教、重反馈,这些也都是课堂的核心要素。

“三字经”的扩展,要求更细了,目的更明了,操作更强了,让“师让学·读思达”课改的基础扎得更牢了。据介绍,这18个“三字经”策略,分配给学校18个研究团队。每个团队有一个核心成员作为“领头羊”,带领不同学科和年段的二至三个教师,专攻该策略的研究,通过翔实的数据实证研究,推动教研活动。其间,学校进行阶段跟踪,不定期组织团队分享会,一学期后按团队分主题进行分享比赛,调动积极

为了让教研工作常态化,让“师让学·读思达”课改进入常规化运作状态,该校还对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了精细化改革,一改教案为“三单”导学案,二改备课形式为“三备两研”,三改作业为校本作业。2018年5月,在全市推动高效课堂的大背景下,该校参考精英中学“6+1”课堂,逐渐建构课堂模式,至2018年底,最终形成可初步推广的课堂教学“五环节五步骤”教学模式,即课前导读或预学检测、出示学目标、大模块教学、对标反思、课堂检测。其中,大模块教学环节围绕主问题组织了“五步骤”,包括出示“学提示”、学生自学、合作学、全班交流、统整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还搭建台,实施跨县区、跨地市校际联盟互动。从2018年5月开始,先后有4个外地市数十个学校及市内跨县区十几个学校加入这一模式的实践研究,各校老师展示研究成果,促使联盟体协同共进。

3

新局

什么是高效教育?在郑玉贞看来,高效课堂是有明确的课堂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学生运用学方法、策略进行自主合作学、掌握学科核心知识,解决核心问题,形成核心能力、核心素养的课堂。

本着这一教育理念,城厢一小教改之路越走越坚定。学校积极创新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让所有教师从以教为主的讲授型向以学为主的探究型1.0课堂模式转变。

2020年起,学校着力创拓课堂内涵发展,倡导深度学,培植学科课程素养,提升学生学品质,基于学科主问题的情境、综合研究,着眼于学生思维策略、思维程序的建构与运用,引领学生从学1.0版向2.0版的转型升级,由此打开学校发展新局面,也带来新变化。

一是教育理念的认可。2018年11月,在该校发放的1500多份家长和学生问卷调查中,有83.5%的家长表示孩子很喜欢新的教学方式,77.6%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学业有进步,80.12%的孩子预时能独立查找资料认真思考完成,88.87%的学生在课堂中愿意参加合作并展示。

二是课堂行为的变化。课堂上从“不懂的学生及学生的不懂”开始,走进学生、倾听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

教师集体备课

三是教研方式的改变。首先是备课的变化。备课是共同体针对“主问题”进行协同备课,一起成长。其次是评课的变化。从关注教师的教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从客套敷衍转为献谋献策、共同提高。特别是自从承包教研后,教师们都有自己的研究任务,在观课评课时,大家就集中研究自己的“三字经”主题,在评课时就自己的主题研究发表意见,教研针对实效强多了。

四是教师专业的成长。四年课改,教师们一个个成为“读思达”高效课堂的“土专家”,面对不断前来学的外地市跟岗老师,他们从理论到实践都能侃侃而谈。

五是学生能力的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学之后,特别是有了“导学单”之后,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学力较之前大幅提升。

在这一学模式中,学校教师明显感受到,学生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知识储备、人文底蕴得到较大提升;在自主合作过程中,学生学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在小组合作中,每个人的学责任更加明确,在合作分工中学会了担当……在实践研究中,孩子们逐渐博学、自信、阳光,核心素养不断提升,学生整体面貌积极向上。

六是学校辐射的扩大。年来,该校共迎接各地前来研讨交流人员2000多人次,学校教师应邀前往南安、宁德、郑州等地交流45人次,共申报“读思达”各学科省级课题7个。

七是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从原来的教学力量较为薄弱,升级为城区较为知名的窗口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莆田市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学校”。

学思践悟

莆田一中教师郭丽华:城厢区第一实验小学何建琴老师在执教《四季之美》这一课时,学生的时间占有率达到了30分钟,始终处于学的紧迫感状态,注意力更集中,学效果也更加高效。

莆田五中教师李丽阳:课堂上,老师通过检查课前预学单,指出学生的优缺点,让孩子们对课堂目标清晰明确,学有所获,学以致用。教师还以情感体验法,教会学生根据文字想象画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南方中学教师朱雪芳:这节语文课将课文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在重视阅读,感悟和品味之外还教会了孩子们“建构方位、浮现景物、融入经验”等六种景物扩写的方法。

关闭
精彩放送